严格意义上,应该还存在社交期,在过去,我们内部常把“社交性”与“社交期”的概念混乱,这困扰了我们一段时间。
某些游戏一开始就引入了社交性,构建了人与人的稳定关系,但此时用户还处于机制期,甚至探索期。所以我们肯定不能因为有了社交就把这个时期叫为社交期。
后来,当一次会议我们确定出社交性后,就区分开了社交期与社交性的区别。
**社交性**:指游戏目前所有系统的总和能够支撑用户在游戏内保持稳定的关系。
具体什么关系,根据人的情感划分,从功利主义的角度,可以看作是单维的数值,也就是对别人的需求程度。也可以做布尔型,直接判断:一个玩家是否需要别的玩家的资源。(能力资源与物质资源)
**社交期**:在游戏具备社交性的前提下,用户继续留存在游戏或产品中,当驱动用户的主要目标为社交时。
说白了,就是O(游戏内目标) --> O(人),之间的转化关系。
**典型例子**:当你问某款网游的老玩家为什么那么多年还在玩时,他会说:“其实也没啥,就是上线和兄弟们聊聊天”。
**典型例子2**:某款网游年份久远后,玩家会把它称为“大型聊天室”。
因为社交期是一个自然流程,不是我们需要特别在意且需要我们大量设计的时期,所以知晓就好。读者可以理解为:只要满足了社交性,且产品活得足够久,就一定会有部分用户进入社交期。至于如何做到社交性,后续文章会单独讲。
这里再次强调了,时期是针对用户的,基于用户目标变化的,并不是一个客观恒定的坐标轴。
----
> //下一章:请回到书中阅读下一章 /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