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团队成长:团队运转基础框架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团队成长:团队运转基础框架 [2023/12/25 21:28] – 创建 邪让多杰团队成长:团队运转基础框架 [2023/12/25 23:23] (当前版本) 邪让多杰
行 63: 行 63:
  
 这里也要注意,<color #ed1c24>实习生的淘汰率要作为招聘阶段的质量评估</color>,这个会在招聘阶段讲解。 这里也要注意,<color #ed1c24>实习生的淘汰率要作为招聘阶段的质量评估</color>,这个会在招聘阶段讲解。
 +
 +在多杰的团队中,实习生培训的内容大致如下:
 +  * 游戏学理论
 +  * 实践基础
 +  * 行业基础知识
 +  * 企业规章制度
 +  * 企业小知识【吃喝拉撒、wifi密码等】
 +  * 企业介绍
 +  * 要做的项目介绍
 +  * 要做的工具与知识学习【具体看岗位】
 +
 +==== 某业务生手 ====
 +
 +实习生经过了最终考试,此时已经摩拳擦掌,他会得知自己要做的事情,并安排对应的课程,这一次,他会轻车熟路的开始学习,并通过考试。
 +
 +我们一般会将一个任务分为三个教学等级:
 +  * “0”学习成本任务,可直接执行。
 +  * “1”学习成本任务,需要进行一次示范即可独立执行。
 +  * “C”学习成本任务,需要进行培训,考试合格后方可执行任务。
 +
 +如果这个任务之前没有在团队内被执行过,也就是没有在知识库留下“SOP”,那么这样的任务具有“探索”的属性,我们会把这样的任务交给具备一定能力的“熟手”去解决。
 +
 +为什么?
 +
 +<note tip>因为学校才锻炼某人,企业需提高效率。</note>
 +
 +如果有这个任务,属于“0”级别,就直接派发任务,“SOP”里有操作步骤,萌新跟着做就行。
 +
 +反之,如果这个任务是“1”,就老手示范下,然后以后都他自己做,如果是“C”,就需要经历相关的培训与考试后才可以,比如写个帖子的啥的,一定要经过培训才行。
 +
 +这里有<color #22b14c>3处提升效率</color>
 +  * 新员工始终不用“探索”工作,节省任务总耗时。
 +  * 任务始终有“手册”,步骤与质量,减少返工情况。
 +
 +==== 某业务熟手 ====
 +
 +在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任务后,生手也就变成了熟手,<color #22b14c>在这个细分领域内</color>,任务有了变化:
 +  - 维护“知识库”。
 +  - 探索“新变种”
 +  - 带这个领域的新人
 +
 +你会发现,经过这样的安排,假设一个新人需要学习ABC三块的知识,可以分别让ABC的熟人来,而不是总是一个人带,这种解耦的方式可以更灵活的安排一对一的教学与帮助。
 +
 +同时,由一个老人去负责探索,可能比新人花费的时间少10倍(没开玩笑)。
 +
 +所以,这里有<color #22b14c>两个提升效率的点</color>
 +  * 熟手“探索”对比“生手”探索节约的时间。
 +  * 灵活教学,新人不用等老师节省的时间。
 +
 +==== 跨业务新手 ====
 +
 +熟手在团队内把一个业务细分领域通关后,就需要慢慢地开始为企业负责探索更多业务,此时老人成为了企业的“<color #22b14c>中坚力量</color>”。
 +
 +此时,新人培训期间学习的统一的“理论基础”,就显得十分得重要。
 +
 +这里有2个点:
 +  * 就算是“探索”任务本身,也是需要通过一定流程来提高效率的。
 +  * 在“同一个知识框架”内探索,得出的结果他人可校验,可学习,也就是只是能够入库。
 +
 +一个员工从“习惯执行”到“习惯探索”的进步,就是这个阶段,在之前,遇到啥都有别人开好的路,现在,他需要自己去“探索”出新的路,一旦习惯了这种情况,就能成为企业开疆辟土的好员工,在我们这边,我们成为“研究员”。而之前的成为“学员”。
 +
 +<color #ff7f27>在这个阶段,不一定追求效率</color>,但也要员工学会企业本身的“探索”流程,这个流程后续讲。
 +
 +一旦员工学会了“探索”流程,习惯了“探索”,就可以会逐渐进入下一个阶段。
 +
 +==== 跨业务熟手 ====
 +
 +此时,员工对于“做事”,已经没有了多少难度。
 +
 +在流程里,跨业务熟手要负责维护更多的Wiki,教学,确保整个团队的运作流程是贯通的。
 +
 +<note tip>这个阶段的员工,不在追求个人效率,而是团队效率。</note>
 +
 +因为它有2个方向的任务要解决:
 +  * 解决团队流程问题,让团队效率提高。
 +  * 解决团队业务问题,让团队拥有壁垒。
 +
 +因为跨业务熟手了解了整个团队的业务链,此时应该让他负责打造一些“工具”,最原始的工作就是知识库里的“SOP”,但这不够,比如我有时候需要发一些邮件,配置一些激活码,这些流程还可以进一步自动化。
 +
 +良好的工具也可以规范员工的工作流程,第一步、第二步、第三步这样的,确保与每一个的结果都得到验收。
 +
 +<color #22b14c>此时的效率点</color>位:
 +  * 通过打造适配的工具减少某些任务总体耗时
 +
 +==== 管理 ====
 +
 +管理不再负责细枝末节的东西,他需要集中精力去探索,去思考战略性的问题,去规划阶段目标,计算投入产出比,量化团队的行为是否有价值,效率是否达标。
 +
 +后面的价值链板块与任务板块,也会讲到具体的内容。
 +
 +===== 总结 =====
 +
 +总的来说,我们的团队运转框架,就是几条围绕“提升效率”的规则:
 +  * 别让新人探索
 +  * 学习尽量自助
 +  * 老人要留手册
 +  * 专家要做工具
 +  * 管理要搞战略
 +
 +这些规则是如何实现的?具体细节,会在企业篇中逐步展开。我们现在回归框架。
 +
 +<note>我们得到了必要性!</note>
 +
 +=== 如果没有知识库 ===
 +
 +干过的工作就会丢失,其他员工来做就要重新学习,员工离职,这一块又要重新探索。
 +
 +1年之后,整个企业原地踏步。
 +
 +=== 如果没有培训 ===
 +
 +新人得不到系统培训,招聘门槛就要变高,每个社招的“老人”都带着自己的“独特经验”进来,团队看似在一起,实际各干个,无法继承,难以共享。
 +
 +=== 如果没有工具 ===
 +
 +始终有人要去执行一些“简单、重复、繁杂”的工作,导致团队时间被花费在“低价值”任务上。
 +
 +=== 如果没有业务流 ===
 +
 +许多企业都有知识库,但无法转化为生产力,其核心就是没有业务流。
 +
 +通过业务流,员工可以了解一件事情的每一个步骤怎么走,跟着做,就能做得差不多,再通过验收标准检查,基本不会犯错,就算犯错,修正了步骤,以后就都可以了。
 +
 +知识库的知识转化为业务流,才能让企业运转在科学的,可继承的,可量化的,可校验的循环里,脱离“直觉式”的管理模式。
团队成长/团队运转基础框架.1703510920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3/12/25 21:28 由 邪让多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