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知识库:导师模型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知识库:导师模型 [2023/06/13 16:01] – 创建 邪让多杰知识库:导师模型 [2023/06/13 16:59] (当前版本) – [运行机制] 邪让多杰
行 1: 行 1:
-====== 标题 ======+====== 导师模型 ======
 ===== 模型 ===== ===== 模型 =====
 +{{ :知识库:导师模型.jpg |}}
 ==== 简单解释 ==== ==== 简单解释 ====
 +
 +一种模型,要求导师换位思考,指出错误根源,而不是表象。
 +
 +<color #22b14c>看图,走③别走④</color>
 ==== 运行机制 ==== ==== 运行机制 ====
 +
 +  - 导师<color #ff7f27>发布任务</color>
 +  - 学生通过自我的思考,完成任务并交付。
 +  - 导师在②过程中, 有2个路径。
 +  - <color #ed1c24>导师检查作业不合格,直接简单回复打回</color>
 +    - 愚笨的学员,会努力研究哪里错误了,只注重打回的错误本身。
 +    - 悟性的学员,会研究得出这个结论的思考模型哪里错了。
 +  - 或者<color #22b14c>导师花费心思,去研究学员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</color>,指出学员在思维模型中的错误。
 +    - 大部分学员都可轻松理解,并最终得到可重复的正确结论。
 +
 +<note>模型要求:通过沟通对对方的思考模型建模,找出其中问题,而不是纠结已经错误的结果。</note>
 +
 +=== 问题逻辑 ===
 +
 +  - 当学生(员工)出了问题,<color #22b14c>大概率</color>是思考方式的问题。
 +  - 如果布置任务的人,<color #00a2e8>多花心思代入对方思维研</color>究对方为什么出了这个问题,就可以直达本源解决问题。
 +  - 反之,<color #ed1c24>如果布置任务的人懒惰或愚蠢</color>,<color #ed1c24>反复仅仅指出错误结果</color>,而不是错误根源(对方思考的模型),就很难让对方完成任务。
 +
 +同时,有可能发现对方完全不具备这方面的思考模型,如果教学后依旧不会,建议放弃让对方执行。
 +
 +<note>当一个人产出有异,大概率不是人品问题,只是大家的思考方式不同。</note>
 +
 +=== 案例:张三买西瓜 ===
 +
 +  * 李四要求张三买西瓜,张三买了一个,李四说不行。
 +  * 张三又买了一个,李四还说不行:<color #ed1c24>“你都做这一行那么久了,难道这点小事都要我教吗?你自己的思考在哪?”</color>
 +  * 张三又买了一个,李四大怒,你怎么买个西瓜都不会买?<color #ed1c24>我已经给过你机会了,你做事能不能用点心?</color>
 +  * 然后开除了张三。
 +  * 而张三认为李四有毛病,人品不行故意挑刺。
 +
 +在这个过程中,<color #22b14c>有两个节点都可以解决问题</color>
 +  - 张三第一次买西瓜不行时,李四询问张三是如何挑选西瓜的,并教给张三如何挑选。
 +  - 李四和张三说不行时,张三主动询问李四心里“行的西瓜是怎么样的”,问出个所以然。
 +
 +案例虽然简单,但工作场景中到处都是,值得注意与警惕,特别是作为小组长。
 +
 ==== 作用 ==== ==== 作用 ====
 +<note>指点也有效率之差,导师模型帮助提高指点能力</note>
 +  * 在工作中,经常有<color #ff7f27>上级给下级发布任务,来回更改</color>的问题。
 +  * 在学校里,也有<color #ff7f27>老师带学生</color>的过程。
 +
 +通常,其中一方通常拥有<color #00a2e8>导师</color>的责任,所以,如果掌握导师模型,则可以降低沟通成本,<color #22b14c>帮助学员更好的成长</color>
 +
 +<note warning>客观上,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拥有模型思维</note>
 +所以,作为学员,也可以<color #22b14c>判断出当前导师给出的评判是否合格</color>,\\
 +若不合格,可以自行思考,或<color #ff7f27>继续发出提问</color>,指导<color #ff7f27>追问出对方的思考模型</color>,从而<color #22b14c>交付对方满意的结果</color>,并学会对方的思考模型。
 +
 +  * 可以提高教学、工作中,关于任务沟通的效率。
 +  * 可以清晰导师责任,将<color #00a2e8>提出思维模型错误</color>的责任,从<color #ed1c24>学生的小概率事件</color>,转化为<color #22b14c>导师的大概率事件</color>
 +  * 庸俗化说,帮助导师自省,也帮助学生发现不合格的导师(领导)。
 +
 ==== 名词解释 ==== ==== 名词解释 ====
 +
 ==== 答疑 ==== ==== 答疑 ====
 +
 ===== 观点与分析 ===== ===== 观点与分析 =====
-==== 观点1 ==== + 
-==== 观点2 ====+==== 错误的结果,不代表人品 ==== 
 + 
 +基于认知模型我们知道: 
 +<note>人与人的认知差异是十分巨大的</note> 
 +当我们从一个人身上<color #ed1c24>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时</color>,有时候我们下意识<color #ed1c24>为了“逃避责任”</color>,就会<color #ed1c24>给对方下一个定性</color>。 
 + 
 +但实际上,可能<color #00a2e8>在对方的思维模式中,对方并没有坏心思</color>,并<color #22b14c>十分想做好这个事情</color>,<color #ed1c24>只是他的思维模型不支持他把这个事情做好</color>。 
 + 
 +明确导师模型,就是为了应对这个情况,让我们在社交中,<color #ed1c24>时刻警惕自己的傲慢</color>,从而认真分析研究对方的想法,不轻易下定义,<color #22b14c>以解决问题作为最高优先级</color>。 
 + 
 +从多杰的实践经验也得知,<color #22b14c>大部分时候,没有坏人</color>,都是在不了解对方思考模型的情况下产生的误解。 
 + 
 +工作中<color #ff7f27>随着这种误解的累积</color>,<color #ed1c24>慢慢地就变成了私人恩怨或者品德定义</color>,这其实都是可以通过本模型在一开始就避免的。 
 + 
 +<note>人之初,性本善。</note>
知识库/导师模型.1686643277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3/06/13 16:01 由 邪让多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