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知识库:游戏学:工业化基础_探索型任务

步骤

探索型任务,就是基于上述的结构,研究事物的过程。

  1. 发布阶段:由监督人提出对任务的想法。
  2. 思路设计:执行人尝试理解监督人的想法,并书写出自己设计的工作步骤与思路。
  3. 思路评审:监督人评审执行人的思路。
  4. 原理设计:执行人设计任务的原理部分,对原理建模。
  5. 原理评审:监督人评审执行人设计的原理模型。
  6. 方法与工具设计:执行人设计方法,设计工作流,或者提出对智能对象的设计。
  7. 最终验收:监督人验收执行人设计的方法,工作流,或者新的智能对象需求,并验收是否归档。

探索型任务是可以拆解的,分别为:“理论修缮”、“实践探索”。而完整的探索型任务,是为了创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,只有属于“边界未知“的情况,才需要用它。

当项目组需要研究一个方向的内容时,通常是由上而下的,“边界未知”代表着待研究的内容我们比较不懂,甚至完全不懂,这说明了不确定性极高。

我们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,领导下发了一个任务,该任务拥有不确定性,下面的员工去完成,完成了80%后,发现完全不是领导想要的,然后返回重做。这种现象很可怕,但很常见,经过分析,核心原因就是双方同步率低,一方没有领悟另一方的意思。

探索型任务整个流程的设计思路,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双方得到同步率,让大家在做不确定性极高的课题时,减少不必要的损耗。

发布阶段

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,发布任务的人,一定要向任务接受者,用文字描述自己想要的任务结果,以及对这个任务的初步构想。

一定要文字版,一方面是有证据,二方面成文的过程会强制任务发布者多思考一些这个问题,这会浪费任务发布者的时间,经过理论与实践验证,可以证明这里浪费的时间最终会节省整个任务的大量时间。

思路设计

在早期的流程中,我们还添加了思路验收阶段,执行者要换个角度描述一遍发布者的想法,并提交给发布者,这样发布者在一开始,就可以明白执行者是否明白了自己所说的内容。

在这之后,是上述的思路设计阶段,通过5W1H方法,对问题的各维度进行定义。并且写出自己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接下来的任务计划,以便于开始行动之前,让任务发布人有一次验收调整的机会。

因为写下来的研究,会花费大量的时间,如果此时能及时发现方向性和做事方法的问题,就能节省时间。

思路评审

这就是思路评审的案例举例。

原理设计

通常我会要求一定要有结构图或者流程图,如果研究的课题含有动态的成分,比如玩家路径,就流程图与结构图都得有,这在前文说过。

名词解释是至关重要的,一个人尝试用语言去定义一个东西,就能够让另一个人更加清晰的明白他所表达的词语含义,并针对性的讨论,这可以极大的降低沟通成本。

最后就是推导逻辑,说出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研究出这个原理模型的。以便于发布人理解你的思路过程。

通常来说,这里会反复改,改完通过后,就是设计知识体的下半部分,具体的方法。比如,目前所给大家展示的,就是“探索型任务”的方法,如何一步一步的指导参与者完成探索型任务。再借用前文提到过的工单系统,把他们变成固定的流程,这样以后大家被强制使用了一套流程去做任务。

高手只用专心研究如何让流程更好,中手只用辅导任务的走向,新人就负责完成任务,原本一个很难的课题,在流水线下,变成了一个各自分工的事情。

当结果呈现后,所有人都可以学习原理。当固定到工单系统中后,就成为了标准

如果标准不适应实际使用情况,就逐步完善,直到找到最优解。

小结

探索型任务知识体的使用,是我认为企业形成知识库的基础,而方法论工具的使用,则是企业形成工业化的基础。

这些都是在实践中确实证明有效,并且得到了用过就爽的评论的内容,这里分享给大家。

实际上我们经过了常年的研究,积累了游戏设计与运营过程中大量的知识体,但因为这些课题与工作流程已经涉及到了公司的机密,所以无法分享给大家,在这里说声抱歉。

当然,每个公司基于自己的环境不同,所需要的知识体与方法论都不同,所以都需要自己去研究,去沉淀。

知识库/游戏学/工业化基础_探索型任务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4/09/13 21:07 由 邪让多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