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个人成长:误差处理模型

误差处理模型

模型

简单解释

同一件事,有人奋斗,有人冷静,这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,这个模型解释了机制。

运行机制

  1. 当一个人,在事件中遇到意料之外的结果时候,会产生误差。
  2. 此时,如果产生的结果是他不期望的方向,则模型开始作用。
  3. 他的大脑会第一次分析这样的情况,分析后,会告诉他现在的情况为:“误差”。
  4. 然后大脑会将结果继续作为参数输入,寻找这个人平时是怎么处理“误差”情况的。

这时候,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答案,针对模型,我们区分了2种大类,因为这大类的差异会给人生带来明显差异。

先说好的:

  1. 当大脑得知是“误差”问题后,便进入了“分析”模式。
  2. 先是“分析”问题,然后“找出问题的关键”。
  3. 然后处理“问题”,得到了新的“经验”
  4. 最后修正原本针对该问题的预期。
  5. 结果为:这个人误差的范围缩小了,未来再遇到同类问题会考虑到这种情况,从而不会再次产生误差
  6. 随着时间增加,他会倾向于选择对自己“更有利”的事件路径。

然后说坏的:

  1. 当大脑得知时“误差”问题后,便进入“情绪”模式。
  2. 通过爆发情绪,通常有“耍赖”、“愤怒”、“撒娇”、“哭泣”等方式,来企图把问题过了。
  3. 问题并没有实质解决,只是别人“容忍了”或者“替你解决”了。往往,还会引发“其他更严重的问题”。
  4. 但最终,因为“情绪”的处理方案,没有人再追究这事了,对于个人来说,也算解决了。
  5. 生理上,在记忆网络中,情绪强化了这种方案的路径,同时对于个人来说,确实可以解决问题。
  6. 中间结果为:这个人误差范围没有扩大,哪怕遇到同样的问题,也会继续爆发情绪
  7. 随着周围人的容忍下降,情绪方案也逐渐升级才能有效果,从“伤心”到“怒吼”到“打架”,是必经之路。
  8. 最终结果:人变得越来越狂躁。习惯用怒吼与暴力解决问题。
  9. 随着时间增加,他会倾向于选择不让自己“爆发情绪”的事件路径。
绝大多数的人,从父母第一次带他面对问题,就决定了他人生的终点。

我们知道,误差在人生当中经常遇到,特别是面对一份具有挑战的工作时,几乎每天都有。

如果无法掌握“科学方法论”,在遇到误差时候习惯的采用“情绪”,人的“处理误差能力”就不会提升

反之,如果每次都去分析误差,修正自己的理论与经验,就会让误差变得越来越少,宏观看上就是这个人成长了。

把时间线拉长,还能观察到:

  • 倾向“情绪”的人,遇到的误差越来越多,在选择日常路径时候,就会倾向不给自己带来“情绪”的安全选项。
  • 倾向“分析”的人,会根据利弊选择利益更大的方向,避免错失良机。从宏观结果看,就成了“喜欢迎接困难的人”。

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:

  • 一个人,平时没有情绪爆发,不一定是有涵养,可能是他长期“优化”自己生活环境导致的。
  • 我们要观察一个人遇到“误差”时的处理情况,此时才能真正的暴露出一个人的类型。

作用

帮助个人成长

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:

性格是后天的

同一件事,不同的选择,完全是训练与培养出来的,当我们产生“愤怒”等情绪时,就可以通过模型明白是自己“暂时没有办法”,而不是“这是我表达方式”,同时也能够明白“表达负面情绪”无法解决任何问题,只是暂时逃避了问题,迫使别人暂时接受,属于“暴力”。

科学的看人能力

如果没有学这个模型,我们会怎么去评估一个人?一大堆心理测试题?

而本模型直至本质,只需要观察这个人在遇到困难时,习惯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去解决。

不要听他说什么,看他下意识怎么做。

同时,这个模型与能力与机遇模型模型匹配,当一个人一直习惯面对问题,解决问题,而不产生情绪,就可以很容易把各种事件变成机遇。

从教育的角度看:

  • 一个小孩,从一开始面对世界,误差就非常的多。
  • 如果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习惯走“分析”路线,理解“误差”模型。
  • 就能大概率的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,避免孩子在将来走向“情绪解决问题”的倾向

通过遇到困难后的解决引导,不需要大道理,不需要价值观,就能逐步帮助一个人改变。

好比一个习惯通过情绪解决问题的人,大道理与价值观都是没用的,因为他不知道情绪之外的其他解法。

名词解释

误差:当一个人的预期与得到的实际结果不同。在本模型中,还隐含了“方向也不同”的条件。

举例:我希望考试进前十名,结果却是40名。

引用:公理: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差异过大则产生情绪波动

强化情绪路径:指情绪可以强化一个人的记忆,一个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问题,那么该方法就被强化记忆,形成习惯,下一次就会倾向于执行该方案。

引用:公理:负性情绪使人远离目标,正性情绪使人倾向目标

答疑

观点与分析

愚德与聪行

在过去,我们会把“品德”与“能力”区分。

通过本模型,我们可以明白,当一个人有能力去通过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时,就自然显得“脾气好“、“有涵养”。

反之,如果一个人标榜自己的有品德,但能力却不足,平时里也看不出来,当遇到“误差”时,就会比普通人更恐怖。

当然,他也会尽力的让自己“逃避”遇到问题的环境,这在过去的非移民年代的是十分流行的一种解决方式。

品德是能力的表现

做错不丢脸,不做才可惜

  • 假设一个人每个月遇到一个事件,一年12个事件。
  • 如果他每一次都去迎接,他就有了12份经验,如果12份事件中有类型接近的,第二次遇到的事件就会提高成功率。
  • 如果他因为害怕失败,不去面对,则到了年底,他还是年初的他。

通过本模型,配合简单的算术,可以阐述出一个道理:

害怕做错,就是逃避更好的自己

并非而已,习惯而已

有的人,他对你说脏话,甚至激动得大吼大叫,但他没有恶意,可能吗?

通过本模型知道,这是可能的。他只是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解决他处理不了的问题。

所以当我们遇到别人的话语与行为有攻击意图时,可以先忽略这种意图,深入对方的问题,看看对方遇到了啥问题,真实的诉求是什么。

因为缺乏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,甚至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诉求,所以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经验帮他去思考。

人骂你,可能只是习惯,并无恶意,哪怕字词问候了全家。

遇到情绪人的处理方案

  • 如果没有利益关系,远离
  • 如果有利益关系,忽略情绪,分析背后的原因
  • 如果长期关系,带领他解决一次事件,教他解决方案
  • 如果短期关系,解决问题走人
我们不是圣人,因为改变一个人的代价很大。

品德是能力的结果而非并行

个人成长/误差处理模型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3/07/13 14:24 由 邪让多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