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快速评测

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。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快速评测 [2024/09/09 10:34] 邪让多杰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快速评测 [2024/09/10 12:58] (当前版本) – [小结] 邪让多杰
行 450: 行 450:
 <color #ff7f27>希望读者能拉出最适合自己,或者自己团队的维度,构造出一套自己的分析坐标系。</color> <color #ff7f27>希望读者能拉出最适合自己,或者自己团队的维度,构造出一套自己的分析坐标系。</color>
  
 +===== 第二步,推导有效条目 =====
  
 +{{: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pasted:20240909-104313.png|快速评测表模板}}
 +
 +结果先放出来,其实有很多种组合,这里列举的只是筛选后的部分。下面我针对每一种组合,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是怎么思考的。  
 +
 +我做个简单的表格,方便读者观看,大概样子如下: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项目特质就是当前产品,我们认为它有哪些特质,注意,这里不是好坏,而是特质,这个用词是经过斟酌的,因为一个产品的成功,它是可以由不同的特质组合而成,并不是有一个单一维度,说你这个不行,那个不行。  
 +
 +而发行需求,则是我们需要做哪些内容,在原始的表中,要注意到红色的一栏,叫做“无法做到”,顾名思义,就是具有某种特质的产品,它对发行的需要是我们在那个年份无法做到的,所以只能有缘无分,无法合作。  
 +
 +理解了上述表格的格式与内容后,就随着当时我的思考路径,我们一起旅行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大满贯MMO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假如,我说假如,如果有一款游戏,出现在我的面前。它是联机的,它拥有顶级的视觉效果,大师监制的听觉体验。核心策略一玩就很开心,养成又带来的多变体验,就算大佬充个一百万也完全不会到头,围绕着产品拥有丰富的社交系统,团本副本,交易行一应俱全。  
 +
 +就连剧情表达,都是即时渲染的高品质动画。  
 +
 +哇,这就是一款《天涯明月刀》、《逆水寒》、《龙族幻想》的样子,一看就是手机游戏中的3A大作。  
 +
 +<color #00a2e8>那么我们会代理吗?</color>  
 +
 +<color #ed1c24>不会,因为穷。</color>  
 +
 +所以这样的“不可能出现的条目”,就没有出现在最终的表格中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单机大满贯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这不就是《刺客信条》、《GTA5》、《Cod》吗?  
 +
 +理由同上,不算是有效条目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单机独立游戏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  
 +
 +在排列组合的过程中,有这样一种特质组合出现在我的面前,当推导有效项目时,我思考的不是产品如何,而是逆推:  
 +
 +<color #22b14c>“这样的特质,是否有市场机会?”</color>  
 +
 +首先读者请看该表,我们很清楚它就是一个看起来不错,听起来不错的单机游戏,拥有核心策略,可以让我玩一会,故事能驱动我前行。  
 +
 +然后,基于这点,我还要思考:  
 +
 +<color #00a2e8>“是否是最少特质要求了?”</color> 
 +
 +所以我们挨个去掉这些特质,思考一下。
 +
 +<color #ff7f27>去掉“视觉”。 </color> 
 +
 +市场有没有单机游戏,好玩的,在视觉表现上,没有风格化,也不精致的。然后还能赚钱养活团队的?  
 +
 +了解了吸量期的我们知道,常规状态下项目的成功需要一个吸量期的O,如果画面无法提供,就需要其他角度,比如题材,玩法。  
 +
 +什么样的玩法可以让玩家忽略其他特性,跑来玩?  
 +
 +确实有:《罗布乐斯》、《我的世界》以及开罗制造的一些游戏。  
 +
 +需要大背书,大IP,或者其他能推广出去的背景条件。  
 +
 +我们没有,所以视觉O对于我们这种小团队来说,是十分重要的,极为重要。  
 +
 +<color #ff7f27>再看,去掉“听觉”。 </color> 
 +
 +听觉不仅仅是BGM,还包含许许多多的音效,其实这里是我们具备的能力。  
 +
 +但如果一个单机游戏,它自己都没处理好这些,其实我们来花费超多精力去制作这些是不合适的。特别的,单机游戏要能成,它需要很强的风格化,这种风格化影响音乐的表现,与背景故事有关,与玩法有关。  
 +
 +所以从重要角度和性价比来说,面对一个单机游戏来说,我们是不具备打造“听觉盛宴”的能力的。  
 +
 +而一个单机游戏,如果连“听觉”体验本身都做不好,那已经在所剩无几的体验维度中,丢失了小半江山。  
 +
 +接下来,<color #ff7f27>去“核心策略”</color>。 
 + 
 +这个就不去了,对吧,你懂的。  
 +
 +接下来,<color #ff7f27>去文化。</color>  
 +
 +同理音乐,如果是网游,系统繁杂过多,文化一直不是重点,所以我们能够辅助完成一系列的补充。  
 +
 +但如果是单机,制作人本身都没做好这件事,那我们通常也不觉得这方面我们能做好。还是那句话,单机游戏维度不多,剧情方面都没照顾好,那就很枯燥无味了。  
 +
 +当然,你说单机游戏没有剧情行不行?  
 +
 +行啊,确实有一些单机游戏没剧情,上来就是干,但回归我们的出发点: 
 + 
 +<color #00a2e8>“是否能一起合作创造利润”。 </color> 
 +
 +创造利润是关键,单机游戏想要创造利润,当按份卖时,游戏整体的精致程度要超过网游才行,如果一个单机游戏,还需要我们帮忙补充剧情,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不划算的。  
 +
 +当然,这里也要注意,在过去几年,手机单机游戏的市场是极其糟糕的,虽然偶尔总有人尝试,但总体上还是风险很高,所以在评测体系中的定位:“成本低则可以试试”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充值APP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这个条目在之前说过,如果一个游戏不具备核心策略,不管是战斗策略还是养成策略,那这样的游戏无法给用户带来乐趣。  
 +
 +并且根据条目显示,这样的游戏居然还带着养成空间,简直就是个充值APP,说到充值APP,我想起了前几年做的一个表情包,如下:  
 +
 +{{:知识库:发行:在线章节:pasted:20240909-104715.png?600|充值APP表情包}}
 +
 +当然,这是一个玩笑图,用来讽刺以为“不做乐趣”就可以赚大钱的游戏从业者,当然,这也是一种自嘲,因为在玩家眼中,所有的网游都是充值APP。这算是时代特色,游戏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。  
 +
 +上文已经阐述,这里进行简述:  
 +
 +<note>游戏发行是两个团队协作的结果。</note>  
 +
 +  - 理论上产品有问题都可以改。  
 +  - 但有一些维度,改起来成本很大,成功率低,比如核心乐趣。  
 +
 +所以,如果一款游戏缺乏核心乐趣,在多杰评测的过程中,就会快速淘汰。
 +
 +==== 条目:竞技类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单纯从手游市场的角度看,竞技类游戏,能坚持下来的游戏,十个手指都数得过来。因为它很难通过养成来赚玩家的钱。  
 +
 +其实《英魂之刃》的端游版本做了很好的例子,在游戏里做一些RPG之类的增加付费坑。但是,要注意因果,它是先活下来,然后才开始做这些增收的。  
 +
 +<color #ff7f27>而竞技类游戏要活下来,本身就需要重运营,长周期的运营条件,这些都是我们这种小团队不具备的能力</color>,所以对于竞技类游戏来说,想要赚钱,十分难。在多杰的评测中,会选择淘汰。  
 +
 +大家看到这里会发现,一家发行公司在评测产品时,<color #ed1c24>看似是在淘汰别人,本质上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,在淘汰自己</color>。<color #ff7f27>这些产品换一个团队,不同的条件,就能焕发青春,或者变成爆款</color>,这种思维方式很重要,我们晚些会针对性探讨下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数值卡牌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这里可以看到一点小差异,在过往的原始表中,视觉选项是没有√的,因为这代表了两种情况,上面已经描述过。  
 +
 +如果P(吸量期).O 不是“美术”,那么P(吸量期).O 就需要更难得到的东西,在海外市场比较惯用软色情,他们监管没那么严,在大陆市场,则被人们想破脑袋,这回到了生命周期内的阿尔法集合的问题。  
 +
 +总的来说可以简述为:  
 +  * **经典IP**  
 +  * **当下火热**  
 +
 +要么蹭热度,要么大成本,对于我们来说,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所以在后续的评测中,视觉也成为了必选项。  
 +
 +而在这里,因为是一个数值卡牌游戏,玩家刷刷刷,快速跳过很常见的,所以听觉反而不重要,毕竟“战斗”没有那么的重度,所以这里不对产品本身有要求,当然,最终这些缺失的东西发行都要去弥补。  
 +
 +社交性对于大部分数值卡牌来说,很难做到,所以迫于无奈,我们只能让它成为可选项,而我们会清晰的知道“这款产品最多到了机制期,玩家就会大规模流失”。  
 +
 +至于文化,在我们团队中,有自己构造这方面的能力,所以算是我们能弥补的项目,所以对产品也没太多要求。  
 +
 +最终,基于上面的模板,配合上我们弥补的内容,我们觉得这样的产品是可以发行的,给团队带来利润的。  
 +
 +联网、视觉、养成策略、养成空间都是缺一不可的元素,这已经是这类游戏可以被签约的最小特质结构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剧情类游戏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单机品类中,还有比较特殊的一个小品类,文字类游戏,或者剧情类游戏,它们都属于那种我也不知道会咋样,但也不排斥的类型。  
 +
 +所以如果可以试试,成本低廉,在那个时期,我们还是愿意尝试的。  
 +
 +==== 条目:MMO,SLG ====
 +
 +大家会发现,在评测表里,这两个游戏品类并没有在里面。  
 +
 +还记得我开篇说过的吗?如果团队里没有老司机,就不要做第二步,而是从其他维度分析。  
 +
 +因为当时团队里在SLG与MMO方面没有老司机,并且我们认为自己的实力也驾驭不好这两个重运营,重托的运营类型,所以一般都选择淘汰,当然还是那样,淘汰的是我们自己。  
 +
 +==== 谈点评测观 ====
 +
 +人有三观,多杰在几年的评测过程中,也有一点自己的观点,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。  
 +
 +曾经多杰自己做研发时,觉得发行商什么都没做,就是坑自己,提的意见都不合理,简直就是送游戏提前见阎王。自从自己做了几年发行,并执手了几个项目后,还是这么认为。  
 +
 +哈哈,没有反转。  
 +
 +还是那个比例问题,<color #ff7f27>大部分发行公司,发行人,其实权利>能力</color>,因为信息的不对等,导致了研发商的错信,结果不言而喻,行业中已经流传了无数种发行与研发的矛盾故事。  
 +
 +在发行生涯中,多杰也坑过很多研发商,当然,这不是主观上坑别人,多杰当然也希望手里的产品大卖,让大家都得到利润,自己也能印证许多课题。  
 +
 +虽然每一次执手项目,都比以往更好,但历史已经出现,那些学习道路上的产品,或者团队,就成为了努力后没有成绩出来的产品。  
 +
 +当然,这与产品本身也有关系,多杰也经常会有“无力回天”的感觉,恨不得时光倒流到立项的时候,重新改变制作人的立项想法。  
 +
 +许多人可能对企业有一个误解,就是某家大厂发行怎样怎样,但要注意到,所有的合作细节,最终都会落到个人身上,而负责一个项目的,都会落到一个主导人身上。  
 +
 +<color #ff7f27>哪怕是大厂,也偶尔会有:“新人开始负责一个方向”的情况发生。</color>  
 +
 +比如张三创造了一个品牌,叫做“哇哦牌”,你很认可“哇哦牌”的理念,所以和他们合作,但你的项目被他们刚成立的部门签约,而具体到负责你项目的人,是一个新手。而这些信息,你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。<color #ff7f27>他轻松的一句话,就可以让你开发三个月</color>。  
 +
 +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,找对团队与负责人,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。  
 +
 +==== 小结 ====
 +
 +快速评测的模板推导,<color #ff7f27>一定是基于主观的,基于自身能力的,所以我的推导思路只能参考</color>,给你点灵感,它有极窄的时空范围,<color #ed1c24>读者生搬硬套拿去弄,一定无用</color>。  
 +
 +同时,要做到这一步,对某个类型给出“定义”,那一定是对这个类型有了一定的了解,如果没有“老司机”带路,不建议使用这样的方式去快速解决问题,而是需要大量的学习,研究,以及实践。  
 +
 +===== 第三步、使用生成好的模板 =====
 +
 +本小节是最难写的,因为我无法拿着一个产品当面给读者讲解,只能用一些尽可能大家都知道的产品去凭空描绘,而且还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角度。  
 +
 +如果前两步已经很清楚,并且觉得自己了解的,这小节可以略过。  
 +
 +
 +==== 《俄罗斯方块》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不符合第二步推导出来的任意一种模型,所以淘汰。  
 +
 +
 +==== 《超级马里奥》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因为没有剧情承载,我们自身没有买IP能力,虽然新一代的超级玛丽视觉可以,但是很难在投放中直观的吸引泛用户,所以淘汰。  
 +
 +
 +==== 《超级马里奥:奥德赛》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符合精品单机游戏的特质,我们只需付出很少就可以尝试,可以考虑按份卖,所以可以通过,进行后续步骤。  
 +
 +大家可以看到,同样的是超级玛丽,但到了奥德赛这里,就变成了可以试试,当然这里的试试的意思就是,如果研发商要价太高,那就拜拜。  
 +
 +我举出了这些例子,应该能很清晰的说明一个点:  
 +<note>在商业评测中,神作不一定是合适的。</note> 
 +
 +==== 《王者荣耀》 ====
 +
 +^ 项目特质      ^ 联机  ^ 视觉  ^ 听觉  ^ 核心策略  ^ 养成策略  ^ 养成空间  ^ 社交性  ^ 文化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 ●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|  
 +
 +^ 发行需求      ^ 精细运营  ^ 体验调优  ^ 前期运营  ^ 前期曝光  ^ 音频设计  ^ 其他系统  ^ 社交设计  ^ 数据分析  ^  
 +| ●    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 ●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●          |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  
 +
 +竞技类游戏,需要大力持久推广才能稳定生态,对于其他团队来说可以,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不行,所以如果《王者荣耀》来到了评测池中,我们会选择淘汰。  
 +
 +
 +到了这一步,相信读者一定明白了:“<color #22b14c>淘宝产品的本质是淘汰自己</color>”的意思了。  
 +
 +
 +==== 小结 ====
 +
 +当亲自推导出这样的评测表后,其实用结果来评测游戏,只需要简单的培训 <color #22b14c> “是个人都会”</color>。  
 +
 +有的人或许会说,游戏是艺术,是主观的,你这样肯定做不好的。但其实读者要注意,在这些维度中,有的是主观的,有的是客观的,我们强调一定要基于产品进行评测,就意味着它一定可以摆在台面上进行讨论,分析彻底。  
 +
 +关于“主观”的问题,后面我们也会着重探讨,这里不过多深入,大家可以思考,<color #ff7f27>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主观的情况下,我们依然选择用这种“工业化”的方式来进行评</color>测。  
 +
 +----
 +> //下一章:[[.:拆解游戏结构]]//
知识库/发行/在线章节/快速评测.1725849286.txt.gz · 最后更改: 2024/09/09 10:34 由 邪让多杰